公平正义乃理国要道,也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最大期待。
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公正司法身系重大。
“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前进努力方向,再次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蓝图已绘就,行则必达。
——如何自觉能动履职,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不断累积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感?
——如何抓实抓好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干警积极性,不断提高法院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
——如何发挥司法引领作用,统一裁判尺度、健全法律适用规范,用一个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案件,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主题,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全心全意答好公正司法的新时代问卷。
践行能动司法理念 用心用情答好人民满意的公正问卷
何为公正司法?
人民群众对公正司法的体验究竟是什么?
或许是仙塔液化气公司负责人夏连杰,与北京市密云区政府历经四次调解,在四级法院的见证下终于找到彼此的“最大公约数”,落实了房屋设施搬迁补偿并签署和解协议,彻底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或许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正翔国际小区的物业经理于秋阳和她服务的业主们,得益于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政协+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小区物业纠纷成功实现“零诉讼”,大家从繁琐的司法程序中得到解放;或许是每年广交会的组织者、展商和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在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的全力保障下,法律咨询、诉讼指引、纠纷调解等司法服务触手可及。
……
这些关于公正司法的体会,诠释了法院不懈的努力:以现代化审判理念为指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人民法院一审受理民事行政案件1610.6万件,诉前调解未进入立案程序的纠纷895万件。过半数矛盾纠纷可以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在成诉前得到有效化解。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
今年7月,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召开。
“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最关键的是做实审判理念现代化,以审判理念现代化统领、引导、促进各项工作现代化”让在场与会人员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理念一新,天地宽阔。
充分延伸审判职能、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促进纠纷源头治理,做实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实质化解。面对“不能成为‘诉讼大国’”的时代命题,人民法院以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为引领,给出了“加强诉源治理”的解题思路。
把诉调对接的“调”向前延伸——
浙江法院大力推进“共享法庭”建设,延伸司法触角,把指导调解、化解纠纷、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到镇街、村社等社会治理的最末端。黑龙江省绥北人民法院在辖区设立三级纵向联动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站、调处室,让人民法院解纷力量进到农场最基层,同时吸收各种解纷元素,构建符合垦区特点的矛盾纠纷调处网格。
汇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
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与13家单位建立“总对总”机制,推动劳资、金融、住房、城建、知识产权、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工作,高效集约调解资源。安徽滁州法院构建“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了全部商会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对接法院调解平台,推动实现“商事纠纷不出商会”。
加强人民调解员指导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法院建立对外开放、全时免费的“赛法调解网络学院”,引入北上广一线调解专家开展培训,邀请人民调解员到法院“挂职锻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头屯河人民法庭以多种形式组织辖区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邀请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和现场观摩,多措并举做实做细指导人民调解法定职责。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
浙江法院建立完善重大诉源预警预测机制,推动省委将司法建议落实情况纳入法治浙江建设考核内容,有力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天津法院建立国际货运代理等纠纷调解中心,就港口货物运输法律风险等问题发出司法建议,推动“审理一案、治理一片”。广州互联网法院及时总结金融产品案件背后存在的共性问题,向相关主体提出风险防范建议,化解了大量纠纷隐患。
……
今年9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共同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 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的信号得到进一步释放。10月,两家单位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参会代表分享经验范本,促进构建诉源治理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1月6日,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为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人民法院司法实践中发扬光大进一步提供指引。
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 高质高效答好人民放心的公正问卷
“年底不立案”“一案结多案生”等顽疾“久治不愈”的机制性原因是什么?唯指标、数据论、层层加码以至于违背裁判良好效果怎么办?……这些影响公正司法的问题,呼唤着更加科学有效、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考核是基础性工作、是“指挥棒”。考核制度好不好、科不科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把实干担当、为民造福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直接关系到审判工作的质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感受。
担心考核“得罪人”,不敢考、不想考;考核指标缺乏体系,“眉毛胡子一把抓”;延续老传统、旧思路,一切“数量为王”;部门人员分差较小,主打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带着“病”的考核制度形同虚设,势必将导致“干着看,推着干,干多干少一个样”。
给考核制度“做手术”刻不容缓,却也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道难题。
常青之道,贵在自胜。
作为国家最高审判机关,负有监督指导全国法院的责任。在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方面,最高法率先垂范,于今年4月底起部署开展全院干部考核工作,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健全完善“全员、全面、全时”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广大干部服务大局、能动司法、自觉履职,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坚持政治引领
最高法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政治和业务深度融合,党的建设、纪律建设各方面制度要求融入考核工作中,通过考核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传导到各级法院、压实到每一名法院干警,引导干警“从政治上看”和“从法治上办”相统一,促进实现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坚持科学管理
最高法兼顾考核的科学性和简便性,突出重点、抓住主业,明晰不同主体定位,设置指标粗细得当,避免考核指标“层层加码”“为考而考”。遵循规律、尊重人性,把一般化管理和管理个别化有机结合,区分不同类别人员和岗位职责特点,关注干警差异性、充分调动积极性,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
最高法各部门在完善考核制度过程中,结合工作实际精准靶向发力,优化完善指标设置。狠抓审判流程管理,加强对干警的硬性约束,将突出问题整治整改任务纳入指标体系,注重反映群众感受、体现群众评价。针对工作中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最高法考核委员会定期收集分析、核实反馈,加强督促指导、矫正工作偏差。
……
考核工作开展以来,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考核工作使得大家找准了努力的方向,更加自觉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办案更加注重质量、效率、效果的统一,工作做得更实、更好。”
“考核不是为了考而考,是用制度管好人、管好案、管好事,激励担当作为。”
“干警个人考核工作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干警担当作为、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阶段性成效有目共睹。
截至8月20日,最高法刑二庭审结一年以上未结案件相比去年同期结案增长25%,审结半年以上未结案件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0%。刑五庭长期未结案基本实现“清仓见底”,办案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知产法庭审结案件量较去年同期明显增加,清理长期未结案件成效显著。与去年同期相比,执行局各月结案率均得到提升,执行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快速推进,执行案款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逐渐完善成熟的人员考核指标体系,为后续修订最高法机关平时考核办法和指导全国法院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打下基础。目前,《法院人员考核工作指引》正在征求意见,等待完善后下发。
第一批主题教育期间,最高法将“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不够科学”作为整改整治的突出问题,专门成立起草小组,经过3个月的深入调研、反复论证,在收到本院各部门、各地法院和专家反馈的800余条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新的指标体系,自7月1日至9月30日在具有代表性的11个省(市)法院组织开展改革试点。
新指标体系分为质量、效率、效果三大类指标,坚持质量优先、兼顾审判效率、重视裁判效果,从严把控指标设置,每个指标设置“合理区间”,防止盲目追高,同时在一视同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相关数据显示,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行总体态势良好,与1至6月相比,16项指标趋优、3项持平。根据试点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后,这一指标体系预计将于明年在全国法院推开。
发挥司法裁判引领作用 尽心尽力答好经得起人民检阅的公正问卷
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
公正审理的案件是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用法明”的最直观体验。
由于“融资难”,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使用不规范手段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蒋启智骗取票据承兑案中,考虑到蒋启智虽然在申请银行承兑汇票时使用了虚假申请材料,但由于其提供了足额抵押担保,且已经按时兑付核销,未给银行造成损失,也未给金融管理秩序造成重大危害,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严格把握罪与非罪界限,依法再审改判其无罪。
药品市场公平竞争,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在“枸地氯雷他定”原料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案中,最高法妥善处理专利权保护与反垄断的关系,兼顾鼓励创新与保护市场竞争,善用经济分析辅助判断垄断行为等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对于促进反垄断法的准确适用,有力维护药品市场公平竞争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发挥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作用。
在韩某辉等22人非法狩猎案中,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全案22名被告人非法狩猎行为的刑事责任,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全链条打击,贯彻了环境生态保护领域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
……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案件是最好的“代言人”“活教材”。“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党中央对司法的要求,也是人民法院的庄严承诺。
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一系列典型案例,进一步促进统一裁判尺度、促进法律适用、提高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引领风清气正的社会风尚,让案例背后蕴藏的公正精神和司法智慧,以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展示在公众面前。
——惩治违法犯罪
高举审判利剑激浊扬清,是人民法院职责所在。发布2022年以来人民法院禁毒工作举措成效和典型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严厉惩治源头性毒品犯罪的坚定立场、依法严惩新型毒品犯罪的鲜明态度以及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贯彻;发布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有力震慑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药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维护人民权益
件件小案关乎民生,桩桩小事连着民心。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第三批典型案例,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全面保护老年人权益;发布涉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典型案例,推动持续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首次发布涉体育纠纷民事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法治对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的保驾护航作用;分别发布人民法院妥善化解涉汛及灾后矛盾纠纷典型案例,为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保护知识产权
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在4月举行的知识产权宣传周,发布2022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多轮筛选出亮点突出的12件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典型案件,举行7场公开庭审,释放人民法院有力支持全面创新的强烈信号;发布第三批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为推动种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发布2023年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促进反垄断法的准确适用、反垄断行政执法标准与司法标准协调统一,鼓励引导诚信经营风尚。
——护航民营经济
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发布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人格权保护典型案例,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发布人民法院涉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再审典型案例,指导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防止以刑事手段处理民事纠纷。
——守护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之际,发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典型案例,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展示人民法院司法守护雪域高原生态环境经验成效;在第52个世界环境日发布《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2)》及典型案例,为环境司法实践提供丰富裁判指引。
……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职能、坚持公正司法,服务大局、定分止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努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新面貌新伟业,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在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人民法院将始终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继续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
河南植尚律师事务所专业处理民事、商事、刑事辩护、交通事故、婚姻家庭、财产继承、合同纠纷、民间借贷、账务纠纷、公司事务、劳务纠纷、工伤赔偿、知识产权、行政以及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诉讼代理和法律顾问
热线电话
400-766-7288
0371-60998851
0371-60998852
假日值班电话
15938778109